专利风险应对措施与策略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6-04-10 编辑:IPCOO创新咨询管理平台 点击:41

专利风险始终伴随企业左右,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利侵权风险,为此,企业根据产品和技术的特点针对性的设置专利风险应对措施,并形成企业战略,为企业保驾护航。随着企业经济、技术和专利实力的壮大,技术、市场等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同一风险专利、同一专利权人对企业的威胁程度也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同一产品的风险专利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以及同一专利权人的专利组合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将导致企业的应对重点、同一应对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随之变化,企业需要随时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对其应对措施以及应对措施的组合进行优化和调整。
 
1.专利风险应对策略的类型

根据分析得出的专利风险水平和企业应对风险的成本综合分析,需要对已经区分出不同风险水平的专利确定风险应对的策略,并选择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体上,可以将风险应对的策略分为以下几种:
 
◇  风险避免: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风险完全不发生,例如规避设计、提起无效、主动寻求专利许可等。
◇  风险转移: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将专利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例如向委托或合作开发方、零部件供货商转移。
◇  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程度,例如通过专利挖掘、专利购买、企业并购、企业联盟等措施提高企业的专利对抗实力。
◇  风险接受:对风险暂时不采取控制措施,例如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负面影响较小而承担比控制更为经济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策略。
 
2.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要点

专利风险的发生,实际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由特定的专利权人以特定的风险专利为武器,对企业特定的产品提出的。因此,在应对专利风险时,企业需要以市场环境为背景、以专利权人为中心、以该专利权人的风险专利或风险专利组合为对象,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及产品规划而选择。以下为企业在制订风险应对策略,选择风险应对措施时需要考虑和关注的一些要点。
 
(1)量力而为、注重实效。

企业在选择风险应对措施时,应注重这些应对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应对措施的可行性包括两个方面。
 
①措施本身能否实施
即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一项措施的实施,与企业的内在实力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实施规避设计和专利挖掘,需要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实施企业联盟,需要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专利储备并且市场中存在双方互芒有需求的联盟对象;实施企业并购则对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管理能力、技术消化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
企业需要基于对自身内在实力和外部环境的判断,量力而行,选择能够真正落实、执行的应对措施。进行这种判断时,企业可以综合实施应对措施所需要的技术、专利、市场条件要素,企业自身能够提供的资源要素,以及外部环境中具备的资源要素等,进行分析,作出选择。当然,在暂不具备实施条件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力的积累,创造实施条件。
 
②措施能否实现预期目的。
不同的应对措施,其能够达到作用不同,效果实现的周期也不同,而同一措施在应对不同的风险专利和不同的专利权人时,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差异。
例如,规避设计、专利挖掘往往需要较长的实施周期来实现其效果,对于企业已经或即将面临侵权诉讼的情形则不再适用;对于一些基本专利,通过规避设计、无效等措施直接消除风险的可能性非常低,企业则需要考虑采用其他的措施;对于专门进行专利营的公司而言,其本身并不进行产品生产、销售等市场行为,通过专利挖掘、企业联盟等措施也就无法对其产生威胁效果,因而也就无法达到风险应对目的。
 
因此,企业在选择应对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风险专利的特点、专利权人的情况、措施自身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及时实现其预期目的的应对措施。
 
(2)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专利风险应对的目的,实际上是消除或降低专利权人提起专利侵权的可能。不同的专利权人,市场及表现不同,提起专利诉讼的目的不同,通过专利诉讼获取利益的动力和能力不同,拥有的威胁企业的风险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专利权人,在不同技术点上的拥有的风险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风险应对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针对不同的专利权人,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措施。
 
例如,对于专利权人为个人研究者,其提起专利诉讼的目的一般在于获利而不在于限制企业的产品竞争,专利诉讼能力可能较弱,因而与其进行专利许可谈判或专利收购谈判的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较大;这种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数量往往较少,专利组合布局意识较差,专利撰写质量一般,对其专利进行规避设计的难度可能会较低。
对于专利权人为与企业直接竞争的大公司,其提起专利诉讼的目的往往是希望限制企业的发展、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具备较为专业的专利和法务人员、专利诉讼能力强,拥有的专利数量多、质量高并且有意识的进行了组合布局。此时,期望收购专利或以企业能够接受的价格获得专利许可的可能性降低,采用规避设计的难度也增大,企业可以考虑寻求联盟、转移风险或者进行专利挖掘等措施应对。
 
②针对同一专利权人,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
 
当某一专利权人拥有多个风险专利,尤其是这些专利分布在不同技术点上时,企业要针对每一个专利制订应对措施,需要消耗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太大,也难以保证每个专利上的应对措施都能够发挥其作用。实际上,由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能力有限,也确实很难做到每件专利的应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需要对该专利权人所拥有的风险专利群进行整体分析后,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有所侧重地针对某件或某些核心专利采取应对措施。
 
例如,在进行规避设计时,企业如果能够在对其产品存在较大威胁的关键技术点上力求突破,一旦这种专利规避设计成功,对方在该技术点上的风险专利以及其他与之其配套作用的其他技术点上的风险专利的威胁都会一并消除。又如,进行专利挖掘时,企业可能只需要在对方的专利布局的薄弱点上,挖掘出能够起到阻碍对方市场扩展效果的专利,才有可能在专利诉讼发生时依靠这些专利与之和解或专利交叉许可。
 
(3)成本和收益相结合

专利风险的应对目标,无非是力图减少企业在专利诉讼或可能的专利诉讼中的损失。而无论采用哪种应对措施,企业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当这种成本的投人接近或超过措施带来的减损额时,实施这种措施就违背了本来的目标。因此,企业在选择应对措施时,必须考虑这些措施的实施成本。为此,企业可以对可供选择的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难易程度、实施成本进行核算,选择最有利的应对措施。
 
当然,一些应对措施的实施,除了能够达到减损的目标外,还会带来其他的附加收益。例如,进行规避设计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专利储备也可能会得到增强,而规避设计后的产品也可能因为具有与对方差异化的特征而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甚至在规避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点。又如,在进行专利挖掘或专利购买后,企业自身的专利储备得到增强,可能通过这些专利的许可来获利。
 
(4)组合应对、跟踪调整
 
企业的一件产品往往可能在多个技术点上面临着风险专利的威胁,也往往可能面临来自多个专利权人的风险专利的威胁。没有一种通用的应对措施可以解决所有这些专利的威胁,对每个技术点上、每个专利权人、甚至每个技术点或每个专利权人中的每件风险专利所适用的应对措施都可能不同,而且每种应对措施都具有其各自的适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
 
企业要想建立其较为完善的风险防御体系,势必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企业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针对自身在每个技术点上的专利储备;研发能力、风险专利的分布、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或潜在合作伙伴的专利状况,选择合适的专利风险应对措施进行组合,则有可能以较低的投入来获取较为完善的风险防御和应对体系。
 
例如,对于某一技术点而言,对于其中的基本专利,企业可以选取寻求许可谈判,而对于其中的改进型专利,企业可以选择进行专利规避设计。就某一专利权人而言,对于其关键技术点上的专利,企业可以选择规避设计或者专利挖掘,而对于一些较为次要的技术点上的专利,企业则可以选择委托开发或者部件采购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在企业技术实力较强的技术点上,企业可以考虑在规避设计或专利挖掘上进行较大投入,而在其技术实力不足的技术点上,可以寻求并购和企业联盟的方式进行补充。

IPCOO创新咨询平台

为您一对一解决问题

联系我们

IPCOO创新咨询平台

网站主页
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