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6-04-07 编辑:IPCOO创新咨询管理平台 点击:18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含义是指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国内技术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对贸易构成的技术性障碍,或者是利用技术性细节构成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是对贸易产生阻碍的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权威的制定主体以及看似合理高尚的目的,形式上合理、合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动机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形式,某些壁垒是进口国故意设置的,具有歧视性;而有些壁垒的形成是由于。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造成的。

发达国家和地区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不符合标准进口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但由此导致的消费者偏好损失会使进口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构成了实际的贸易限制作用。有时候一国专门针对进口产品提高标准或故意将某些措施复杂化,而这些标准和措施对国内生产和流通却不同等适用。

技术法规和标准存在着交叉部分,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效力:技术法规是法律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技术标准则是自愿履行的。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技术文件。
 
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等。技术法规通常涉及国家安全、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与材料等方面,也包含一些审查程序上的要求;技术法规表现形式多样、约束范围宽,一经颁布就强制执行,不像技术性标准那样可以互相协调,其对贸易的影响不仅很大,而且直接。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程序。产品的合格评定程序常常成为一国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手段,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很多商品从入境前的注册、批准到入境后的检验、认证过程都规定了严格的评定程序,其操作环节烦琐、耗时漫长、费用昂贵,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合格评定程序一般有认证、认可和互认三种形式。
 
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全球安全认证体系有日本JIT、美国UL、加拿大标准协会CSA、欧洲CENELEC认证。关于生产或管理的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
 
认可是指政府机构或获得政府授权的社会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具有从事特定工作的能力给予正式承认的活动。互认是指认证、认可机构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彼此的认可与认证结果。相互认可对方国家合格评定结论的做法解决重复测试、检验和认证问题,降低了贸易成本。其他技术壁垒还包括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商品包装和标签要求、绿色环保壁垒等方面。

2.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1)坚持市场创新,扩大市场基础

发挥本土市场优势、拓展国际市场。市场应用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实标准的形成。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是中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企业利用本土市场的优势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就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以贸易的方式让国际市场接受本国标准。通过出口按照国内标准生产的商品、符合国内标准要求的技术贸易或技术援助、对外投资等方式让国内标准走出国门。坚持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策略,分析和了解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标准和知识产权状况,针对不同的标准化类型的市场采取对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一般企业可以从欠发达国家市场做起,不断扩大市场应用规模。
(2)坚持技术创新,增加知识产权。
标准化战略使不同国家厂商的技术差异显性化。高技术水平国家制定高标准以限制低质量产品进口,低技术水平国家为了促进本国产品贸易不得不采用通行的国际标准或市场国所制定的高技术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核心是技术,关键是知识产权。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拥有以知识产权为表现形式的核心技术。

(3)建立完善体系,提高标准水平。
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配套管理标准和其他工作标准,还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实施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构成有机整体。企业在建立标准体系时应满足企业内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其他管理体系相融合形成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标准水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系统有效组织将企业专利、标准化工作与研发同步进行。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企业效率、实现规模经济,获取出口的最大利益。通过对管理过程的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企业标准化效果评价体系认识企业标准化所产生的效益。成本降低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组建技术联盟,发展专利池
通过专利联盟来促进标准的形成是现代企业组建专利联盟主要动因之一。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多方博弈效率。在技术研发阶段建立合作开发联盟,在技术扩散阶段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并同上游和下游企业建立纵向联盟,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前端控制型专利池是指由相关产业的企业组成技术联盟,根据成员各自优势,联合和分工研发核心技术,产生核心专利形成专利池。事后评估型专利池是指对已有专利进行评估确定哪些专利可以放入专利池中。

3.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国内生产满足国际规范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发挥国际标准在国内市场中的作用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加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能力。ISO认可的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是各类成员协调后的产物,其水平被称为“国际一般水平”。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的标准,以及国际上一些协会的标准称为“国外先进标准”。企业应以市场目标为原则选择采用目标市场范围内的最佳标准。
国内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采用有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两种情形;企业内部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始终应保持最高标准的原则,这是打破和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基本的措施(除非能够改变国际标准。

(2)目标出口国标准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应针对自身产品的主要目标出口国,深入研究和遵照其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生产、检验和监管,从而实现顺利出口。例如2011年10月,我国自主技术工控以太网配置设计标准IEC61784-5-14“工业通信网络规范第5-14部分:现场总线的配置设计第14类型”由德国电气电工信息技术( DKE)委员会通过成为德国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相关企业在自动化技术领域技术水平,为我国自动化产品进入他国市场奠定了基础。

(3)发挥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中网标准化中的作用

跨国公司的参与增加了中国标准化过程的国际化程度和透明度,使中国近距离学习到了标准化的经验,促进了国内标准发展。

中国在制定TD-SCDMA过程中,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高通等跨国公司的大量参与,为其成为三大国际3G通信标准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LTE TDD技术标准是继TD-SCDMA之后中国提出的备受关注的国际标准。它的成功也离不开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和以诺基亚西门子网络为代表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华为公司聘请经验丰富、备受尊重的国际标准化专家( Adrian Farrel、David Harrington和Spencer Dawkins)作为公司员工,直接参与其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化过程,为提高国际影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积极参加各种合格评定程序

标准认证是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市场申请相关认证。标准的认证认可既是推进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标准化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为此,应加强对认证认可工作自身标准化的研究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育,建立健全标准认证认可的国内约束机制和工作程序规范。
 
在国际认证认可方面,应进一步深化与ISO相关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国家标准认证认可机构之间的合作,广泛建立相互认证认可机制,提高国际标准认证认可工作的效率。

4.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捭阖国际规范、反映国内企业特点

(1)从企业地位和市场环境出发制定适合的国际标准化战略

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巩固和提高在国际标准组织的话语权。
 
路线一,首先树立国际标准,通过国际突破拉动标准和市场发展。2003年中兴通讯王加莹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研制成功传输能力达到4800kmTbps长途光传输系统,拉曼光放大器实现商业应用。2003年10月,王加莹博士有关拉曼方放大器标准的提案被ITU-T采纳,该标准G.665在2004年11月ITU-T SG15会议上被批准。这是中兴通讯起草的第一份国际标准,鼓舞了相关系统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信心,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国内标准的起草则相对滞后约2年时间。
 
路线二,首先树立国内产业和标准,基于国内产业基础引领国际发展趋势。在国内TD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国际作用,2012年1月18日,ITU-R在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和WMAN-A (IEEE802. 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即4G)国际标准,我国主导制定的LTE TDD技术标准同时成为IMT-A国际标准。

(2)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并承担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

担任国际或区域标准化组织机构中的官员和成员是参与标准化活动的高级形式。争取承担更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积极竞争标准化机构的管理层、技术层的领导权对国际标准制修订具有重要影响。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担任ISO、IEC中很多领导职务。
 
我国企业应积极申请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标准顾问或注册专家等,积极承办ISO、IEC、ITU等组织中各个层面的技术工作会议。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核心,主要包括:提出提案,修订标准,参与讨论,参与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文件的研究、表态、投票等;参与和组织国际标准化研讨、活动等。

(3)发挥区域或国际其他标准化组织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

区域标准化组织是同一地区或毗邻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贸易、维护自身利益消除贸易壁垒或出于政治、民族原因共同组成区域性标准化机构,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统一表达该地区各国的共同意志。区域标准化机构广泛存在,例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化学会( ETSI);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ASAC);太平洋地区标准会议(PASC),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COPANT);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ARSO);阿拉伯地区标准化与计量组织(ARMO)等。企业参与外国区域组织获得标准化信息并分析研究、参加区域组织的认证活动。通过投资该区域子公司获得参与区域标准化组织成员权利。

(4)国际标准化人才竞争

国际标准化人才的竞争是国际标准竞争的重要因素。尽管发达国家产业基础好、具备语言优势,在标准化战略中仍然把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我国企业由于基础相对落后,应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①具有市场意识,了解企业市场战略;具备超前和创新意识,标准先行控制市场占有力;
②具有较深技术水平,洞悉产品发展趋势、熟悉产品体系结构和相关产品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
③熟悉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标准化体系是一个企业的战略问题,协调生产、市场、与知识资本;
④熟悉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一般规则,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体系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以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提高企业技术标准的适应能力;
⑤具有较强语言能力、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标准是规范、严肃、精练的文件,标准化活动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大量交流和协商的过程。

IPCOO创新咨询平台

为您一对一解决问题

联系我们

IPCOO创新咨询平台

网站主页
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