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造布局的基础分析和规划方法

发布时间:2016-04-07 编辑:IPCOO创新咨询管理平台 点击:81

专利创造布局

专利策划和布局工作要在三项基础上抓:原始创新形成的技术经验;在目标市场地域、竞争对手相关产品的专利情况;从标准发展中了解可能形成商业应用的技术热点。目标规划方法是与产品研发并行的专利开发方法,形成专利家族。专利创造布局的理论和方法是其他专利工作的基础。

一、布局基础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独立开发一种全新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原始性创新是在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创新文化、激励机制、原创技巧、科研兴趣以及团队协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和开发形成的知识积累以及对创新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下面概括相关原创理论和方法。

1.发明原理与基本方——TRIZ方法

创新性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是由前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创立的。G.S.Altshuller依据世界上著名的发明探索规律,提出消除冲突的发明原理、建立了基于知识的消除冲突逻辑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发明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ARIZ,及标准解(TRIZ Standard Techniques)。TRIZ方法的关键思想是确定问题中的矛盾,例如打桩机的矛盾是增加力量(希望的特征)就会增加重量(不希望的特征)。
 
设计者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和基本原则求出该问题的解。该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它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系统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快速解决问题,预测发展趋势,最后帮助人们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许多TRIZ专家对经典TRIZ理论进行完善与改进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强势思维一般理论(OTSM)和统一结构化创新性思维(USIT)等都提出了相关的发明创新问题解决流程与方法。

TRIZ技术系统演化理论(ITSE)揭示如何通过研究技术发展规律进行技术预测、新产品设计和市场创新等,还研究产品进化模式、进化定律与进化路线。设计者可较快地确定创新设计的构思。近年来,一些学者还致力于研究TRIZ技术演化理论与其他理论的集成使用方法。

TRIZ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极大重视,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采用创新方法理论。据统计,应用TRIZ理论可以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50%。比如韩国三星电子采用TRIZ理论使专利申请量大增,该企业在国外一年的专利申请量相当于中国在国外专利申请量的总和。
 
德国所有名列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都采用了TRIZ方法,如奔驰、西门子、大众等公司都有专门机构负责TRIZ培训和应用。日本一些知名企业如松下电器、日产汽车、索尼等在技术和产品开发中运用TRIZ理论取得成功,韩国的LG、现代等大企业在技术与产品开发中广泛应用TRIZ理论取得了显著成效。

2.技术演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是常用的技术演进研究方法,最早出现于美国汽车行业,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用于公司管理。技术路线图是一个帮助政府、行业或企业识别未来所需关键技术的过程工具,包括发展这些技术所需的项目或步骤。技术路线图可分为公司层技术路线图和行业层技术路线图;计划层(program-level)和项目层技术路线图(project-level roadmapping);市场驱动的技术路线图、技术驱动的技术路线图和科学驱动的技术路线图等。
 
其他分类形式还有,分为行业路线图、技术开发路线图、产品开发路线图以及产品技术发展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的制作主要采用市场需求分析和技术预测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对市场的需求分析和技术预测主要依靠专家智慧,如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等。专利分析的结果也可以引入到技术路线图中。

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方法很多,例如条型、绘画型、流程型、文本型、多层次型等。一般的方法是分别独立地表示出特定的时间段活动发生的情况及量化指标,然后用流程方式把目标、行动和结果联系起来。多层次型技术路线图是技术路线图中一种最常见的格式,有许多层次,可以按照技术、产品和市场区分。
 
这种技术路线图可以用来研究每一个层次内部的演变以及各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有助于促进技术与产品、服务和商业系统的融合。在每个层次上表现与产品及其特征相关的技术演变。路线图还强调“市场拉动”作用,产品开发必须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实现资源整合与技术集成。

要做好技术路线图,需要专家团队综合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信息,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技术预见。
 
首先,需要了解该技术领域的创新环境,内容包括:现有竞争对手的情况、国内外政策情况、该行业的市场需求等信息。
 
其次,技术类知识是构建产品的核心,要掌握该技术领域的现状、与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可以通过对科技文献和专利信息的定量分析,结合部分专家知识,判断技术宏观状况、技术热点与技术质量。通过主要参与者的活动变化分析该行业的产业化情况及发展方向。
 
最终,通过对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寻找发展瓶颈并为解决方案提供技术预见。

本文所提到的TRIZ理论是实现技术预见的众多创新方法中的一种。近几年国内外对于集成TRIZ、6 θ、QFD等多种方法的系统性创新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在研究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技术预见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以上各者融合起来应用于产业。

3.产品设计创新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阐明问题,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与会者互相启发和激励,可以任意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人员一律平等,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会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是禁止批评、评论和自谦。
(2)SWOT分析法。
 
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组织地位的方法。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 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弱点( 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最适合的对策。
 
第一步:分析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内部能力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
 
第二步:构造矩阵。以优势和劣势为一维度、以机会和风险为另一维度构造包含以下四个元素的矩阵:优势一机会(SO)战略、弱点一机会(WO)战略、优势一威胁(ST)战略、弱点一威胁( WT)战略。
 
第三步。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并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可选择对策。

(3)情景分析法。
 
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时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是一种直观的定性预测方法。分析步骤:主题的确定;主题所处环境的构造;关键因素的辨识;假想可能的趋势和发展;检测对发展和趋势的影响。“情景分析”中对环境的分析可以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如PEST分析:政治(Political)、经济( Economical)、社会(Social)、技术( Technological);基于SWOT分析的道斯矩阵;以及利益相关性分析(相关的利益群体是哪些?他们有什么样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需求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4)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
 
专家会议法是指根据规定的原则选定一定数量的专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专家会议,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的方法。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0.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法克服了专家会议法的缺点,匿名发表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有调查人员能联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最后收敛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5)产品设计创新的雷达图模型法。
 
雷达图的周边为已知演化路线的演化极限,中心点为演化起点,从起点到周边的每一条演化路线分为几步,产品部件或子系统演化到哪一步在图中标出,然后连接起来围成阴影部分。阴影部分为系统现在的演化状况,其他部分为系统的演化潜力。该模型可以构建产品系统、子系统、部件多个等级的雷达图。

4.基于原始创新能力激励企业技术人员实施专利布局

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中的基本思想,一些专利服务机构对此进行研究,介绍了一些基本方法。要激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挖掘需要以企业员工的技术经验为基础并结合产品发展周期来进行。

基于原始创新能力的技术挖掘,往往立足于企业员工的技术经验及长期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对现有技术、技术发展的认识。首先,创新技术方案的思考焦点会集中于技术发展热点。针对现有技术点的热点进行专利布局可以使本企业形成初步的专利抗衡能力。此时应针对该技术热点的典型方案进行改进、细化;或者转用、结合其他领域技术方来解决本技术领域的问题。
 
当技术热点难以再找出有新意的方案时,创新的焦点应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在技术发展多样化的今天,解决技术问题有多种可能的技术路线。当最佳技术路线被先进企业所垄断,要求独辟蹊径寻找高性价比的新的解决方案,将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应用于现有技术尚未涉及的技术路线,这将扩大本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范围,有助于取得该技术的专利权优势地位。

在整个产品创造周期中基于原始创新能力进行专利挖掘。
 
在市场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研究客户的需要可以发现客户核心价值取向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一阶段通过技术经验的有机组合可以形成创新方案。
 
在产品规划阶段,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解研究、技术可行性论证,产生产品发展路线图。这一阶段应形成产品架构方案,即方案能够解决客户的核心问题。
 
在产品研发阶段要进行设计、试验和测试工作,这一阶段可以形成高性价比的最佳实施例,还会解决一些相对次要的技术问题。
 
在试生产、批量生产、销售等活动中,还可能产生改进产品局部结构功能的新的设计方案。

二、布局基础2:竞争状况

竞争状况是指对竞争对手进行产品技术演化和市场布局分析的结果。对竞争主体(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公司企业等)间的技术动态进行监测,通过专利分析的方法对专利信息中所包含的科技、经济、法律信息进行研究,为决策提供情报支持。

专利地图( Patent Map)具有类似地图的指向功能,用作指导政府和企业进行专利战略布局和专利技术研发的分析手段。专利地图大致可分为3类:专利管理地图(Management PM)、专利技术地图(Technical PM)、专利权利地图(Claim PM)。专利管理地图主要服务于经营管理;专利技术地图主要服务于技术研发;专利权利地图主要服务于权利范围的界定。各类型专利地图的变量均根据分析的需要进行选择。

1.通过专利数据分析竞争对手的技术和市场地位

按照“专利数量”、“专利权人/专利申请人”、“发明人”、“引证率”、“专利分类号”、“专利年龄”等不同变量做归纳分析,形成专利数量演变图、专利权人/专利申请人分布图等。

(1)竞争主体分析。
 
通过对竞争主体(国家、地区、机构)的比较来了解技术实力分布,是否占有主体地位、存在技术垄断等。

例如2007年3GPP将LTE的演进版本LTE-A作为IMT-A的候选技术并启动标准工作。LTE TDD是由我国提出的3G国际标准TD-SCDMA后续演进的必由之路,为了使产品能在商业化进程中,保证知识产权的利益,需要对LTE的知识产权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此时,拥有LTF及LTE-A关键技术专利的公司有500多家,拥有LTE-A关键技术专利的公司有373家。占数量绝对优势的公司是高通公司,占数量相对优势的公司有华为、三星、诺基亚、爱立信、松下、中兴等。

(2)IPC分布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解读竞争对手的技术侧重点,选出与自己的技术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真正对手。

(3)竞争态势分析。
 
包括时间趋势分析和市场分布分析。通过对专利申请量、公告量、专利权人等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分析,了解该技术领域全局态势。例如申请量变化趋势图有助于分析技术萌芽时间,是否有足够吸引力促使研究投人逐年增多;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图有助于分析技术状态、技术投入、研发企业数量。其他还有历年公告数量图、增长率变化图、专利权人数量变化图、专利权人所属国家数量图等。

专利权人数据统计,不但用来分析技术发展的趋势还可以反映市场变化。某领域专利增长率,可以显示专利技术的变化情况,体现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发展时间窗。专利权地域分布,表示在主要市场地域的专利数量。由于企业的主要营利手段是产品市场,所以该企业的权利地域分布情况就反映了该企业的产品市场规划目标。

2.通过专利数据分析竞争对手技术发展过程

通过专利情报归纳重要专利的技术类别及功效类别等分类指标,揭示技术动向,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专利技术/功效矩阵、专利技术发展路标等。它与技术研发方向决策相关,对技术创新有重要作用,是研发中回避设计、“技术地雷”、“技术挖洞”等策略的参考依据。

(1)专利技术/功效矩阵分析。
 
技术/功效矩阵分析旨在找出专利技术中技术与功能间的对应关系,以启发和扩展研发思路。并且借助技术功效和方案(包括方法、设备和操作原理专利信息)的关系来衡量为提升技术功效而投入的技术力量,使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技术潜力,对发展计划实施的难易程度进行估计。技术/功效矩阵分析的结果可通过矩阵分析图(表)形式反映。技术功效分析可以提供技术创新的人口,帮助避免盲目决策。

(2)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技术发展过程呈现周期变化趋势,有技术起步、技术发展、技术成熟和技术衰退四个阶段。在技术起步期多为原理性的基础专利,整体数量少、不确定因素多、专利权人少。在技术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企业投人研发,专利数量猛长,多为产品导向型专利。在技术成熟期专利市场开发空间有限,少数企业掌握主要技术并主导产业发展。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减少,多为改良设计专利。在技术衰退期,技术丧失对市场的吸引力。企业纷纷退出,仅有少数优秀企业生存。技术发展处于停滞,专利数量大幅度下降。鉴于专利技术的上述特性可利用信息分析方法预测专利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3.通过专利数据分析竞争对手权利要求布局

(1)专利网络分析(Patent Network Analysis, PNA)。
 
分析专利之间、专利权人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网络关系图将信息呈现出来。通过专利网络分析可以发现竞争对手、寻求合作伙伴、为制定本企业的技术路线图提供参考。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行业内的主要技术研发集中在哪些企业;
②将企业按照技术方向归类。
 
通过专利引文分析可以获知:
①某领域重要的专利是哪些、某公司有哪些核心专利;
②某项技术发展近况(发展的技术会被在后申请的专利引用);
③某公司的专利主要被哪些公司引用,或是某公司主要引用哪些公司的专利。
 
对专利权人相对研发能力的分析主要通过引证率来衡量。自引证率高表明专利权人的技术自成体系;被引证率高表明专利技术质量高。

(2)专利布局分析。
 
对不同竞争主体的专利数量、频率、相关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专利技术的布局情况。一种专利地图称为“主题地图”,一般由专利分析和管理平台软件生成。地图上每一个山峰都代表相关主题的专利文献申请频率。其中白色代表专利申请频率最高的技术主题;图的边缘及大陆架区域表示目前的发明频率很低;每个山峰上都对应标注该技术主题的名称;地图上每一个深色点代表一个文献簇;同时,地图上标注实体(如山峰、黑点等)间的距离,代表不同技术主题间的相关性和渗透性。

(3)将专利权利要求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还可制作已有技术专利的权利范围地图,主要包括专利范围构成要件图等,揭示权利要求范围、权利状态、侵权可能性等信息。
 
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严格规划自身的研发计划和权利要求,规避已有专利申请;另一方面评估自身技术的专利性和产业利益。对于研究热门领域和重点领域,权利地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结合竞争对手专利分布情况进行专利创造布局活动

专利的技术分析和归纳。通过对竞争对手专利数据的分析获得技术演进趋势和关联关系、市场经营地域、权利要求分布等情况,主要针对关键技术的特点,归纳专利布局的方向和技术特征:技术的名称、解决的问题、技术效果、还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掌握关键技术公司的实力:技术的名称、掌握其关键技术的公司、该公司对其的垄断情况、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专利技术分析(含同族专利):专利的主要功能和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其他解决方案,该专利是否有技术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专利法律状态分析和归纳。要形成目前国内外专利申请状况的概述,掌握已申请、公开、授权、已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专利;掌握与方法保护相关的专利、与产品保护相关的专利等。要对重要专利不同年度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包括申请的国家分布及特点、了解各国家不同年度对技术的关注、了解申请人(竞争对手)分布及特点等。还要对关键专利技术进行定量及动态分析,包括关键专利技术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分布和法律状态、竞争对手不同年度对技术的关注情况以及关键专利技术领域的布局状态等。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形成专利开发和应用的策略。根据对相关专利技术特点的分析及专利点的挖掘结果来确定基础专利和外围专利。主要方法是进行回避和改进设计,所谓回避设计,是为了避免专利侵权而绕过其他公司的专利。
 
回避设计专利是经检索和分析发现有侵权威胁的专利后,分析专利方案,提出能避免侵权的替代技术方案。所谓改进设计,是针对竞争对手已申请专利的不足和漏洞进行改进。改进设计专利是经检索和分析发现相对基础性的专利,分析专利方案找出其不足后进行补充或改进的技术方案。改进设计专利优化了技术方案和效果,为达成交叉许可创造条件。

三、布局基础3:标准发展

标准化发展进程反映了市场需求、成为技术进步的准确指针,因此可以参考标准发展状况来确定在哪些方面进行专利布局。

1.标准中技术发展的周期性

要注意技术术发展的周期性,及时改弦更张、调整技术发展的方向。

2.标准中技术发展的差异性

要注意标准化组织的区域或市场差异性。技术标准的差异制造了众多的贸易障碍,但目前还很难消除差别实现技术标准全球统一。差异性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首先,技术标准是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有可能成为技术标准。其次,在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受到诸多限制。而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TBT协议由于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等特点成了传统贸易保护工具的理想替代物。为此,一些国家为了达达到目的,经常在产品的技术标准上推陈出新。
 
另外,标准是用于商品,国民富裕程度不同,标准多样化就不足为奇了。最后,是各国在传统习惯和气候方面的差异。各国固有的风俗习惯必然会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产生影响。例如,必须生产两种方向盘样式不同的汽车才能满足欧盟市场的需要,因为英国和爱尔兰的汽车方向盘为左置,而其他国家为右置。湿热地区、高温干旱地区、严寒地区对电器设备的技术要求往往也存在差异。

各国或区域一般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欧盟推行的欧洲统一认证“CE”标志是一种强制性认证标志,不论是欧盟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在欧盟市场上自由流通必须加贴“CE”标志,以表明产品符合欧盟《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指令的基本要求;美国也是一个标准大国,它制定的标准有5万多,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原因,美国的标准机构并不在乎对国际标准(尤其是ISO和IEC所制定的标准)的采用;日本的技术标准不仅数量多,如日本工业标准(JIS)、农林标准(JAS)、药理标准(JP)、添加剂标准(JSFA)等,而且很多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外国产品要想进入日本市场,不仅要符合国际标准,还必须与日本的标准相吻合。

国际范围内技术标准的差异性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国际标准多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欧盟承担ISO中50%的技术工作。ISO/CEN维也纳协定ISO可以授权CEN代为制定标准草案再由ISO表决接受,这样欧盟的标准几乎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使本国的一些标准具有准国际标准的作用,如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标准(ASTM)、保险实验室标准(UL)等。在IEC中,美、英、国、法、日五国在IEC的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工作的人员占到了59.5%。

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标准。发达国家在制定本国(或本地区)的技术标准时,往往是采用上限标准,如欧共体是以其内部最高的技术标准要求为基准来协调整个欧共体的技术标准的,从而形成了今天欧盟在技术方面高标准、高门槛的状况。以皮革制品中一些特殊化学指标的规定为例,对五氯苯酚的规定,中国是“5mg/kg”,法国是“不得检测出”;对六价铬的规定,中国是“5mg/kg”,德国是“不得检测出”。

有些标准并无严格意义上的高低之分,如产品的款式、设计、尺寸、计量方法等。以电视机为例,德国要求采用PAL制式,而法国采用SECA制式,美国采用NTSS制式;再如我国鞋号相邻长度以10毫米作为一个号差,肥度以7毫米为一个号差;而英国、美国鞋号间的相邻长度以1/3英寸(约8.46毫米)作为一个号差,肥度以1/6英寸(约4. 23毫米)作为一个号差。

3.标准中技术发展的继承性

大型技术标准的实施普遍具有代际性特征。例如无线通信系统标准经历了从1G到-3G,再到LTE的过程,视频格式标准领域经历了从MPEG-2到MPEG-4的过程。可以直观分析代际技术交替。

从标准化实施的技术路径来看,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在标准化的实施中会发生技术溢出,形成代内的技术引用关系。在标准制定之初,一般会要求专利权人披露已经发布的以及正在申请中的相关专利的详细内容。技术溢出有利于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另外,标准化产品存在的技术或设计缺陷会在应用中逐渐暴露,为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技术信息。

考察标准可以了解标准化技术的演变路径。如果将标准化技术集群的发展视作一个生命周期,在专利引证关系下可以清楚考察初始技术和衍生技术;代际间的技术偏转不仅意味着标准中技术构成和权重发生变化,而且专利权主体也会发生改变。代内技术溢出必然会在标准和产品上体现出来。通过监测、跟踪标准化技术的演变趋势,在以上研究中可以寻找技术缺口和人轨时机。

4.结合标准化过程开展专利创造布局活动

实施专利布局的关键是积极参加标准制订和修改(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目标客户企业标准等),利用制定技术规则的机会在标准中嵌入专利。标准制定和修订的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标准酝酿阶段、标准草案阶段、标准审查和批准阶段。在每个阶段的专利布局工作各有重点:在标准酝酿阶段行业标准化人员应与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共同研究行业标准化组织的提案和计划并制定配套的专利申请计划。
 
标准的酝酿阶段,在国内标准化组织通常有一个正式的论证过程;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需要根据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一些标准化组织的成员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形成舆论和主张,一旦相关标准化组织成员的主张得到该组织的支持,该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就可以开始了。在草案阶段,标准制定人员确定标准中相关技术要素并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共同确定专利部署策略,寻求本企业专利技术方案可融人标准的机会点。
 
注意按照新颖性的要求,只有在提交专利申请后,本企业的技术主张才可以在标准化组织公开。在修订阶段,标准化人员应和知识产权人员及时沟通,将标准草案可能发生的变化反映到在途的专利申请文件修改程序中,或者提交新的专利申请。在标准批准阶段,也需要注意跟踪待生效的标准文献是否发生改变。

结合标准发展状况进行专利布局时,要考虑标准中技术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尽量在标准的发展期进行专利布局,而在下降期进行专利布局将降低专利布局的效率。还要注意标准中技术发展的继承性,选择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方向进行持续的专利布局工作。此外,注意标准的差异性,使专利的分布与目标市场所对应地区的标准化方向协调一致。
 
四、目标规划方法

1.专利布局时机

专利布局的规划反映了专利与产品内在关系。企业专利权是产品中的权利要求的集合,专利权产生过程与产品创造过程密不可分。产品创造的过程是在需求分析、规划(概念化)、模型化、产品化等阶段的智力活动。

在产品创造过程中的专利规划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早期布局。即首先从需求出发,经概念和方案阶段产生多种技术选择。在可用方案中进行优选并申请专利。用利润最大的技术组合来构建产品。标准是技术方案中可以成为技术规范的部分。专利化和标准化的过程早于产品化的过程有利于较早遏制竞争对手。作为研发风险,早期布局时有些技术困难还没有出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性有待验证。

方式二:晚期布局。首先实现发明创造的物化,再实现专利化。即首先从需求出发,形成概念和架构方案,再经过产品开发过程形成产品;然后才实现专利化,由于产品开发过程解决了大量新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成熟,形成了较多实施例,方案的可实现性已经验证。
两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企业对新技术进行预研时仅实现早期布局;企业完成新产品研发时可以实现晚期布局。早期布局专利虽然难以进行专利价值评估,但是重要性强、潜在价值高。晚期布局时处于专利价值显著上升期,容易引起企业重视。但是,如果在研发活动中仅重视晚期布局存在的问题是:因竞争加剧存在较多抵触申请使专利权不易获得:将本可按技术秘密保留的最佳实施例申请专利造成资产流失。忽略早期布局将丧失很多机会。

按照专利法律规则对构成产品的全部技术方案进行分解,其原则一般是考虑如《专利法》第22条所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及如《专利法》第31条所规定的单一性原则等。
2.过程和方法

专利布局的“月标规划法”的含义,一是对要保护的客体目标的分解,本方法的特点是从要保护的产品的整体范围出发,根据专利法规对组成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分解,从全局出发实现高效率的专利布局。其中要保护的范围反映了产品规划的目标(并不一定是已经开发完成的产品)。二是以对专利布局是否满足布局基础作为评价的依据,考虑专利所涉及的产品、标准、竞争状况和市场划分进行组合式的专利布局。三是在专利布局过程中首先考虑要保护的范围,即以独立权利要求为代表的每一个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及多个专利申请共同构成的保护范围的最大集合。
 
第一步,创新点采集。

通过与研发、市场等人员交流产生创新点的建议,由此编制一个预备实施专利化的方案条目表。
创新点的采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由参与专利开发的人员周期性地汇报,好处是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缺点是多重复。另一种方式是周期性地组织讨论,通过激发创新方法例如头脑风暴( brain storm)来集中智慧,好处是在短时间内汇总大量的创新点。头脑风暴或其他集体交流的技巧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辅助方式,也是采集和评估专利开发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经验的一种方法,并不能代替发明创造的整个过程。
 
因此,这类交流应有适当长的间隔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通常组织者是了解产品经营方针,具有专利法律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主管,例如总工程师。参与的人员包括产品规划、研发、市场、标准化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具有广泛代表性。

第二步,总体规划。

分技术领域与研发团队共同研究,把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经验、标准发展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再参考专利分析的状况,在预案列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合并、更改,形成一个专利布局列表。统一规划的专利布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在上文所述三项基础之上灵活地运用各种衍生模式。
 
第三步,具体策划。

构思确定:
①主题,
②解决的问题,
③主要的权利要求,即方案的构思,
④实施例的构思。
其中发明的主题及独立权利要求最为重要,形成目标合理的独立权利要求的集合。这个集合反映了要求保护的整个产品的方案的范围。

具体策划一般通过集体讨论来完成。集体条件下容易打破个人的思考局限,提高了发明创造的效率。如果技术讨论的组织者的技术地位和协调能力可以胜任,将有利于快速地形成发明创造的构思。讨论后形成一份简洁的“策划案”。

适合用提纲的方式来表达技术要点。可以要求发明人草绘一幅最能反映发明构思的图片,标明必要技术特征。只要发明人或参与人在该图中能够指出其自认的“发明点”方案的构思要达到可实现的程度,出现与主观认定的现有技术相区别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检索来比较相同或相似主题下的现有技术是否与主观经验相一致。

此时可以参考一种五步概念生成方法:即阐述问题、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系统开发、解决方案创建。首先明确问题,如果问题太复杂则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外部研究,是从外部资源搜集信息例如领先用户调查、专家咨询、专利研究及其他文献研究等;内部研究是用个人或小组的知识和创造件产生解决方案;系统开发是用组织和系统化的方法综合研究多种解决方案;最后创建解决方案并对结果进一步思考是否有替代方法、是否完全求解。

具体策划后进行专利文献检索,目的在于确定指明的“发明点”是否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按照检索结果对现有技术的范围对相应的保护范围重新“划界”。为了提高效率,对主题相近、技术领域相同的“策划案”合并进行专利检索

瑞典Ove Granstrand教授指出专利布局策略(Patene Stratege)有很多形式。从技术发展路线看最基本的专利布局模式是“阻绝”与“回避”。所谓“阻绝”是指用少数专利保护特定用途的发明。“回避”设计是指采用不同于已知的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新的规格、性能、手段等,避开他人专利权保护范围。成功的回避设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法律上要求不侵权;商业上不至于因成本过高而失去竞争力。

为了提高策划的效果,除了准备实施的专利之外还应申请一些“策略型专利”。专利权拥有者想要保有竞争优势,就应该避免让竞争对手有回避设计的机会。
对于重要性很强的专利技术,可以实施地毯式专利布局(“专利地毯”,或称为“专利围墙”、“专利围栏”)。例如在方案涉及的每一个技术特征都进一步用专利来形成地雷区,以阻断竞争者进入。地毯式专利布局模式一般可用于不确定性高的新兴技术、各种研发方向都能产出结果或是专利的重要性尚未明朗化的时期,这种布局要求有足够的资金以及研发力量作为后盾。
如果竞争对手已经掌握核心技术,在专利布局中应考虑以多个小专利包绕着竞争对手的重要专利,这些小专利可称为“肉末专利”,就如同用肉末使食品增值。
 
这些小专利本身价值或许不高,但是有时却成为竞争对手的麻烦,阻碍其研发与专利权的取得;其组合可以阻碍竞争对手重要专利有效的商业应用。当专利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在专利授权谈判时能拥有较大的谈判筹码。如果企业拥有重要的基础型专利时也应自行研发形成包绕式专利布局,避免让竞争对手抢先采取该模式。

以苹果公司为例,从近几年有关智能手机专利发展情况看,苹果的专利几乎已到了遍地是雷的地步。苹果专利强项包括屏幕用户接口与应用程序、触控相关应用等。2011年6月从美国专利商标局收购触控手势专利,后又布局体感、3D领域。苹果通过合资公司收购北电无线网络专利组合,专利势力更趋庞大。如手指滑过屏幕解锁就是其知名的专利,几乎现行所有智慧手机与平板计算机都在其重重包围之下。
 
手势操作功能也已广泛应用于现行掌上型触控装置中,如使用手势进行画面缩放(地图、网页浏览)的专利几乎让苹果主宰电容式多点触控的操作所有权,未来厂商只要使用或制造电容式触控产品就必须付给苹果权利金、垫高成本。

第四步,撰写技术交底书。

在上一步骤中经集体讨论确定的框架方案,由方案撰写人和实施例撰写人完成技术交底书,包括:
①背景技术(现有技术,提出技术问题)。介绍和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并指出该现有技术的缺点(该缺点应该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案所能够解决的)。
②本发明技术方案。介绍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该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简要地列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最好能进一步阐述是由哪些技术特征对上述有益效果作出了贡献。
④实施例说明和图片等资料。

第五步,提交专利申请。

在技术交底书基础上按照专利相关法律法规准备专利申请文件。专利申请可以由企业自行提交也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提交。提交专利申请一般需要进行一次决策,根据专利工作在企业内机构地位,由适当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承担。
 
注意:
做好专利申请决策前的分析与调查。了解该技术现有专利状况以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决是否申请专利、申请何种专莉l,,如果决定不申请专利,则采用技术秘密进行保护。
②把握好申请的时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专利确权上都实行申请在先原则;向国外申请时要从当地法律环境角度出发规避可能的侵权风险。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尤其英美法系等国家法诉讼体系与我国大不相同,专利侵权判定方面也有诸多法律适用方面的区别。
③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究竟有谁?每项专利申请中技术方案的发明入应包含原创人:提出创意;参与构思人;方案撰写人;实施例撰写入。
上述诸人也可能为同一人。可以商定一人为发明人的代表,由发明人代表进行统稿、提交评审、配合专利申请机构完成专利申请流程等工作。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3.效率评估

下面估算一下从创新点采集到提交专利申请之间的工作量。假设一批专利策划共产生专利申请文件50份,专利说明书共约50篇,其中背景、方案及有益效果说明部分共约2000字x50篇=100 000字;实施例部分共约1500字x2个实施例x50篇= 150000字;绘制图表4个x50篇= 200个,,权利要求部分共约800字x50篇=40 000字。按照上述工作过程,预计集体讨论工作量5次/专利X50专利x3人X1小时= 750小时≈5人月;预计撰写工作量290 000字1(1000字/天)+200图表/(5图表/天)≈J5人月;专利分析及检索报告≈2人月。以上工作总计工作量22人月。

IPCOO创新咨询平台

为您一对一解决问题

联系我们

IPCOO创新咨询平台

网站主页
咨询我们